文/ 覃毅 编辑/ 史川轩 钟黛
华为正启动一次自我革命,由硬件延展到软件服务,破局关键在云服务。
9月23日,华为全联接2021(Huawei Connect 2021)大会上,华为云重申“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的使命从未动摇。
“简单地说,就是全数字化、全云化,AI驱动,一切皆服务。”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透露。
自发布“端到端”云计算解决方案起,华为已深耕云业务11年。数字化大潮渐起,企业上云踊跃,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企业云技术使用率将达100%。
华为云果断提速。2020年,华为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8%;2021年第二季度,凭借19%的市场份额,坐稳国内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
云服务正处于变化最活跃的节点,于华为来说,更要走好华为云这盘大棋。
排兵布阵
2021年以来,华为云业务已多次架构调整,集合精兵强将。
4月,华为取消了云与计算BG,直接更名为“Cloud BU”,任命张平安为新BU总裁,随后,由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亲任华为云董事长。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
一道赴任Cloud BU的,还有两位集团董事,彭中阳、陶景文作为新增的副主任,分别负责企业业务和流程IT。
高阶大将不断集结,华为Cloud BU可获得集团资源的支持,也乘势打通了关联组织体协作的壁垒。
人事、架构的举措,贯彻了创始人任正非的思考和意图。
在2020年底,他即强调,必须研究华为云的构成要素,“不是公司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开发产品并销售产品,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改变为卖云服务。”
被裁撤的云与计算BG,原为公司第四大BG,由华为云BU和存储、服务器等部门合并而来,从事云与计算产业的研发、Marketing、生态、技术销售、咨询与集成使能服务等。
新的组织架构下,原属云与计算BG的服务器、存储等业务,划归至“ICT产品解决方案”部门;计算产品线下的“计算硬件开发管理部”,则更名为“云与计算硬件开发管理部”;中国区及海外各地区部的“云与计算业务部”,统一改为“云业务部”,其下属的计算、存储和机器视觉等业务,迁移到政企/企业业务BG。
打散重组后,云服务业务更精简、更聚焦,专注构建运营、运维能力,直接面向客户出售服务,华为云走向独立运作之路。
就在1个月前,华为云主体正式变更,由“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转为“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华为云完全实行公司化独立运作。
“新的云组织架构不再只针对单一的云服务领域,比如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张平安透露,围绕云需求的三种业务场景,华为云分别成立了三个业务部:公有云领域、伙伴云领域,以及华为云Stack领域。
组织、人事变阵后,华为云服务矩阵渐次丰满,进攻的打法也日益进化。
云端协同
华为云正在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今年来,华为云+华为终端云,“云云协同”策略推出,以打通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生态,提供统一的开发、应用、运营等服务与体验,满足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一站式服务、业务全流程贯通的需求。
所谓云云协同,具体而言,华为终端云的业务都在华为云上运行,华为云成为其基础设施底座;终端云上aPaaS所在的用户入口和能力体验,B端市场也均可灵活调用,触达产业云和政务云。
从资源来看,华为终端云服务全球超过9亿用户,华为云则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着61个可用区,已在新加坡、巴西、墨西哥及欧洲等地开服,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
两者联动协同,可集合华为2C终端优势和2B服务能力,发挥出“1+1>2”的效应,渗入到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实践中。
基于“云云协同”策略,华为云生态应用遍地开花,已广泛赋能视听、金融、工业互联、健康医疗、教育等行业,并且打开了“端到端”创新服务的成长空间。
以视频服务为例,“云云协同”可为一站式视频内容聚合、分发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在分工上,华为云可提供云基础设施,加速生产制作流程,终端云平台则提供大数据、支付、安全、客服等服务,优化内容引入、上传、加工、运营和分发,以及用户场景接入场景。
华为云也精选有能力、受尊重的当地行业领导者,共建伙伴云,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云联盟,多种能力整合进来。
“客户、合作伙伴通过同一个账号、一个入口、一份帐单、一点接入,即可通达全球。”张平安说。
新战略为全球初创企业带来了机会。
就在8月,华为云专门发布“云云协同创新计划”,在全球多个地区加大扶持初创企业,以“云云协同”敏捷创新的技术优势赋能当地商业生态。
华为云仍在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夯实业务基础。
华为全联接2021线上大会上,华为云发布了开天aPaaS、天筹AI求解器、华为云Stack8.1、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等新服务。
华为云开天aPaaS是华为云提出的“一切皆服务”目标的重要支撑。其目前聚合了128个Kits,超过2万个API,为工业、汽车出行、零售、医疗健康、互动媒体、新闻资讯等九类行业提供了场景化创新的云服务。
以互动媒体Kit应用代表“华为河图云服务”为例,它可以在任何物理空间中融入相匹配的二维或三维数字信息,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大型商场、历史古迹等线下场景体验。
“基于云开天aPaaS,华为多年来数字化转型的宝贵经验沉淀在云平台上,变成可被调用的API服务,开放给行业的开发者,让开发者不必从0到1重复的造砖、造轮子。”张平安表示,开天aPaaS将不断厚植华为云服务的生态沃土。
尤其值得一提是,企业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openEuler欧拉”一并亮相。
“欧拉的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生态底座。”任正非在最近谈话中专门点名。他强调,数字社会的关键在于行业终端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智能化和软件服务的基础。
调研数据显示,产业数字化方兴未艾,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已高达80.2%,欧拉这些新平台拥有广阔天地。
“未来,所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都应该是云化的,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让数据在业务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张平安说。
“根”深叶茂
千行百业上云,云市场迭代极快。最近两三年,华为云异军突起,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据Canalys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云的市场份额为14.1%,至最新2021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达19%,坐稳国内云服务市场第二把交椅。
“排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加强‘根技术’研发。”张平安表示。过去多年,华为在联接、计算、存储等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根技术”是其它云公司不具备的。
“根”深才能叶茂,在技术方向上,华为云于2020年9月提出云“云原生2.0”,赋能企业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
企业用户上云速度加快,云服务市场混杂着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多种形态。从技术生态角度,云原生2.0从单一的云环境走向多云协同,以应用为中心,搭建软硬一体化的全栈云,为企业构建跨端、网、云、边的创新业务架构,从而重塑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在华为云CTO张宇昕看来,华为的云原生能力“纵横”交错:纵向上,可实现全栈硬软件协同;横向上,支持公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统一架构,实现端、边、网、云一致协同的全场景。
华为云CTO张宇昕
由此,云原生2.0将带给政企用户四大价值: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以及安全可信。
基于云技术框架,AI的开发和应用也至为关键。
今年,华为云发布了“盘古系列”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意在通过一个AI大模型,在众多场景通用、泛化和规模化复制,减少对数据标注的依赖,将AI开发由“作坊式”转变为工业化开发的新模式。
目前,盘古大模型包括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模型、计算机视觉(CV)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基于模型适配开发各行业AI应用,可大幅提升业务测试精度,平均节约90%以上的研发成本。
新发布的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就是“盘古家族”的新成员。
依托华为云一站式医疗研发平台 EIHealth,该模型学习了 17 亿个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已应用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抗菌药物研发。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张平安谈道。
站在5G“新基建”浪潮之巅,背靠集团ICT技术优势,华为云正进入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的新阶段,不断趋近于“数字世界的底座”的未来,也将成新的增长引擎,带动整个华为业务模式的刷新。
华为先手棋已落子,华为云这盘大棋正在取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