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从腾讯润到了虾皮(shopee),入职三月有余,也刚好在上周完成了自己的转正答辩。近一两年虾皮在社招、校招很露脸啊,给人的感觉就是HC多、给钱多,慢慢的越多的人跳槽多少都会考虑下虾皮这个公司了,但相较于国内其他互联网大厂,大家对shopee还是没有那么的熟悉,毕竟也是最近这一两年才火起来。所以我将用之前在京东、腾讯的工作体验,给大家吐槽下shopee这边的工作体验。
一、入职体验
shopee这边入职的前一周是需要做一个Entry Task,是所有的部门都需要,Task内容每个团队不一样,Entry Task的具体内容非常简单,我们组的题目选择基本都是 ***系统,对于社招进来的来说那真是撒撒水。除了代码外还会要求有系统设计文档、api文档、压测文档等相关的文档,写这些个文档还是要费点时间的。
我其实还挺质疑这个环节的必要性的。当时做的时候TL给我说直接使用一些现成的组件,比如Gin、Gorm等,也不需要去考虑团队现在使用的一些技术栈,直接开搞,如果这样的话难道这个Task就是为了展示下自己的代码水平?不是很理解。
在完成这个Entry Task后还需要约上 TL、mentor一起看下你的文档以及代码,还会有一些打分流程吧,但具体的分数、评价什么的我们肯定是看不到的。
二、语言切换
shopee目前在国外有很多研发中心,比如巴西、新加坡等,虽然新加坡也有很多中国人,但是印度人比例也不少,所以日常工作中用到英语的场景还是非常多的。另外confluence上面文档基本都是英语所写,虽然偶尔也有中文版本,但是活跃一点的文档基本都是英语。
刚入职了解团队业务、中间件的时候就非常头疼,都是英语版本,虽然自己英语水平也还不错,但是读英文版本的技术文档还是有点费劲,读起来慢,那段时间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谷歌翻译了,hh。
shopee开发岗面试的时候对英语水平不会有特别要求,但是对于PM的英语水平要求会高些,毕竟经常需要跟新加坡、巴西那边的同事沟通,会议室区经常能听到同事在噼里啪啦的用英语对需求。
三、技术氛围
技术氛围这块感觉一般,虽然遇到的问题在confluence上面也能找到解决办法,但是没怎么见到刨根问底的文章,更没怎么见到主动分享知识点的文章了,这点相较于腾讯来说还是差一点,腾讯KM堪比知乎(是不是有点夸张,hh),经常能看到一些挺牛逼的文章分享。我每天早上到公司时候习惯看一下知乎、掘金、github之类的,看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在腾讯的时候早上都习惯看KM,排队等吃饭的时候也会看看KM。当然,看KM也未必是看技术文档,也可能是各种八卦,hh
四、基建
记得刚入职后有一个跟部门大老板的一个round table 会议,老板PPT当中有一页是 Shopee并不完美,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我当时还没太大感觉,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对这句话就感触颇深了。
同样是电商公司,相较于京东的基建,shopee真的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shopee这边有一个大群,所有中国区的同事都在里面,群里大家还挺活跃的,各种抖机灵。但是基本每天都会上演的戏码就是反馈 confluence 刷新不出来页面、没办法保存了,git没办法merge代码了,space(部署平台,相当于京东的j-one,腾讯的123)一直转没办法部署代码。就这些问题,我之前在京东是无法相信的,这得是多大的事故啊,随便一个也够来一个事故复盘的,但是这些在shopee基本每天都在上演。
去shopee前还觉得shopee不算是一线大厂也中上吧,看到这基建后,就三个字,小作坊~
五、CI/CD
之前不管在京东还是腾讯,团队都有尝试版本迭代的概念,最后都没有做起来就是,但是令我意外的是,shopee这边在持续集成这块做的还是很好的,真的有了版本迭代的概念,而且还坚持的很好。
六、工作强度
这个可能是很多人最关注的一个环节,也是shopee这家公司最吸引人的闪光点吧。在我加入重构项目组前,我一般是6:45 左右就去健身房,待一会儿后去吃饭,吃完饭工位待一会儿回家,八点后附近就已经走了挺多人了,但是这一切都是一个半月以前,自从加入重构项目组搬入小黑屋办公后基本9:30 后回家,没办法,工期紧,项目结束后应该能好些。
重构项目启动前做业务需求的时候,TL在排期时每两周会留一天的buffer,这一天的buffer不安排需求,可能结合自己情况去调整,这点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确定是不是全公司都这样就是。另外我有一同学去年毕业后入职的虾皮,在infra那边,他是这一年多8:00 后下班的次数屈指可数。总结一下就是,shopee真的没那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