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赵春明 李宏兵
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跨境电商是当前中国贸易新业态之一。
2015年3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了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意义和支持措施,并指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有利于增加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的意义与目标契合了当前中国就业优先战略的方向与要求。
随后,为了推广杭州综合试验区的成熟经验和做法,2016—202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陆续批准第二至第七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至此,全国累计165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年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到1.55万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1.7%,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中国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性质的先行先试的城市区域,具有“无票免税”、“所得税核定征收”、“通关便利化”等优惠措施。
实践表明: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具有显著的出口增长效应。以温州为例,温州于2019年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1年前11个月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平台显示的进出口额达116.61亿元,较2020年全年增长891%。其中,出口额为98.82亿元,较2020年全年涨幅高达1 286%,成为拉动温州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带动了城市企业创业与劳动力就业。以西安为例,西安自2018年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引进考拉海购、菜鸟等国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全市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13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同时也带动了宝鸡、延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不同,作为中国近年来创新贸易业态模式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大创举,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旨在促进中小微企业涉足国际业务,稳定进出口贸易以及促进劳动就业,其在产业集聚方面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外贸转型升级。
企业是激发市场活力的主体,也是吸纳和稳定就业的关键所在。以往研究指出,企业进入出口市场需要支付额外的固定或沉没成本,固定或沉没成本的产生主要源于出口目的国的市场信息搜寻,而贸易成本的下降可以伴随着企业广延边际的调整,促进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进而提高劳动力需求。与此同时,实施区域性政策促进劳动力就业的过程中,企业进入和创业决策可以有效衡量劳动力就业的广延边际效应,企业进入将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促进就业。
国际贸易影响劳动力需求与就业的研究由来已久,进口竞争与出口规模扩张是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就业调整的主要研究视角。其中,进口竞争源于产品价格变动的外生冲击,劳动力跨地区迁移受到政策限制并且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过行业间的进口关税差异与地区间的产业就业结构差异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工资增长;而出口规模扩张则主要影响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通过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国际贸易会对劳动力福利产生显著影响。
理论分析表明:
互联网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降低搜索成本,而随着贸易伙伴国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商可以弱化地理距离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贸易成本阻碍,拓展贸易边界。具体来说,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可以通过变革交易模式、简化交易环节、优化交易流程等促使贸易成本下降,尤其是可以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固定成本(比如市场规模)和生产中的固定成本。
国际贸易固定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的市场准入,可以促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而生产中的固定成本下降则有助于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张,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引致的出口增长效应在促进城市可贸易部门就业的同时,还会通过产业关联和集聚溢出促进不可贸易部门就业的增长。换言之,地区可贸易部门对不可贸易部门的就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所涵盖的试点城市为分组依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地区总就业;这一结论在动态效应检验以及排除同时期其他经济政策(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减税激励等)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得到,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不仅具有显著的出口增长效应,还可以释放企业创业活力以提高劳动力需求。拓展分析发现,当地数字经济与电信业务的发展会显著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稳定就业效应的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就业效应主要源于当地不同产业部门的就业溢出效应,对周围城市的就业溢出并不明显。
政策启示:
第一,应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提升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的便利化水平,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叠加优势来推动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推出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有助于稳定就业的对外贸易政策,例如继续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
第二,稳市场主体是保就业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研究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业,而企业创业活力是当地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体现。因此,应积极改善企业创业环境,进一步推动贸易政策与创业就业政策协同,例如放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内的企业创业门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摘自《经济科学》2023年第4期
原文标题:《贸易新业态与稳就业——来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作者单位:李震,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春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宏兵,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