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我国西部地区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开放创新的环境背后,是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支撑。
9月26日,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新发展研讨交流活动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活动中,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签订《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活动现场
“中国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区域,承担着联通中亚、欧洲等沿线国家的重要任务,此《协议》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新丝路,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高晓宇说。
《协议》的第一条即提出了合作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建创新政策环境,共享创新资源,共求发展突破。
根据《协议》,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围绕重点加强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交流、人才培训培养、行政执法保护及专利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合作等7方面内容展开合作。
本次研讨交流活动还包括了专家演讲、经验交流、项目路演、现场签约、参观调研等环节。12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参加此次活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路演项目达280余个,涉及金额超过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