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实习生 李金晴
在北京平谷,小小的破损井盖牵动着检察官的心。
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数据,检察机关发现了一个高频问题:部分破损井盖位于人行道上,有安全隐患。
经过充分论证后,检察机关对井盖破损案例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针对涉案井盖权属不清、涉及部门较多的特点,检察机关协调平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属地综合执法部门、全区13家涉管线管理单位,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分别向平谷区城管委和属地政府现场送达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查处损坏井盖的违法行为,及时补装、维修或更换损坏井盖,消除安全隐患。
平谷区城管委和属地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现场约谈相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现场认领问题,于当日完成破损井盖的修复、更换。群众出行的安全隐患也得以消除。
检察机关依法履职,让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有了更多可能性,也为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快速回应公益保护紧急需求的办案方式积累有益经验。
而这背后,就是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发挥效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蓝向东介绍,检察机关主动有效对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享民生诉求数据信息,聚焦群众反映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开展小专项监督,在推动检察办案由个案办理向类案办理转变,并向溯源治理、系统治理不断延伸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比如,依托此项工作机制,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领域专项整治等30余项“小专项”监督得以开展。
检察机关通过对7000余条投诉数据进行筛选、归集、碰撞,形成按月更新的北京销假销劣投诉高发“点位图谱”,移送监督线索400余条,推动刑事立案31件、行政处罚42件。
根据12345投诉数据信息进一步梳理摸排线索,检察机关建立健全与同级人社局、司法局等相关单位的工作对接机制,审查受理支持农民工起诉案件4000余件,为农民工依法讨回薪金2500余万元。
今年8月,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检察监督融入接诉即办改革深化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四项基本工作内容,如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围绕教育、医疗、环境、养老等重点民生问题,深挖诈骗医保基金、“假官司”套取住房公积金等涉财产类监督线索,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销假销劣等专项监督工作;立足民事检察职能,加大对残疾人维权、农民工讨薪、妇女权益保障等弱势群体支持起诉力度;立足行政检察职能,聚焦群众高频反映问题助力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护航法治营商环境;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接绿色北京发展需求,协同推动公益救济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