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不禁让人感叹。我们不得不问,当印度的外商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当莫迪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中国等大量亚洲企业离开印度市场,这是否正是印度所采取的过度保护主义政策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反弹?

近日,中国新能源车企试图投资印度被拒绝的新闻引发了热议。在人们关注中国企业“出海”遭遇的同时,也对印度市场的投资环境感到失望。这起事件恰恰揭示了印度的投资环境恶劣现状,也标志着印度外商投资的断崖式下滑已经到来。

莫迪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试图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保护国内企业,但这样的措施却引来了外资的强烈反弹。疯狂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高额的关税和股权等不透明的门槛,使得很多外资企业难以在印度市场生存。中国企业更是成为这场贸易保护主义风暴的重灾区。

许多企业初到印度,是冲着14亿人的广阔市场,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以及英语普及率高的优势。他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里开疆拓土。然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印度政府的高压政策使他们难以在印度市场立足。以往大名鼎鼎的企业如可口可乐、沃尔玛、亚马逊都曾在印度吃过大亏,被开出天价罚单,而韩国浦项钢铁更是在约20年前决定投资120亿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家钢铁厂,但因为印度政府的连续罚款,最终选择放弃。

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一共有2783家外资企业选择退出印度市场,印度因此获得了“外资坟场”的不良称号。这无疑是对印度投资环境的一次巨大打击。而印度政府的短视行为,也在毁灭印度市场的前途。

今年以来,印度的外商投资更是出现了断崖式增长。在刚刚过去的财年,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了16.3%,只有710亿美元。这是印度外商投资近十年来的首次下降。更令人惊讶的是,专家预计在下一个财年,这个指数可能还会持续下降,并创下新低。

这样的下滑,首先是因为印度的跨境并购案下跌了92%。此外,除了西方国家利率上升,收紧了扩张脚步之外,也凸显了亚洲投资者纷纷离开印度的现实。莫迪政府自去年开始就致力于打击来自周边国家的投资,这种偏激的政策导致大量亚洲企业,包括中国企业,离开印度市场。更有甚者,连富士康、迪士尼和纬创等知名企业也已经或者正在计划离开印度。

眼下,虽然各大机构依然看好印度的经济增长,但随着印度商业环境越发恶劣,外资逐渐离开印度之后,恐怕莫迪发展经济的任务就难办了。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外资的过度压榨,终究会引发反弹,这一切都预示着印度外商投资的断崖式下滑已经到来。对此,我们不能不警醒,投资环境的恶劣,最终只会损害自己的长远利益。

70万民企与比亚迪一起在排队,如何把握中国企业第五次出海潮?
70万家民企,伴随着比亚迪等行业巨头,正在集结出海。然而,一路前行,我们能否稳健地踏浪逐浪?如何才能利用这一难得的出海机遇,把握第五次出海潮的主旋律?

2023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年份。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步入稳定增长阶段,外卷严重的国内环境让海外市场的魅力愈发凸显;另一方面,全球的物流、支付、独立建站、营销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降低了企业出海的门槛,增强了其便利性。此外,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全球视野和能力优于前人,他们更注重企业全球化发展。

然而,出海不是简单的航行,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远征。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加强品牌推广和品牌文化建设。面对语言和文化障碍、竞争压力以及法律和政策环境等挑战,如何有效出海,成为了不少企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这场出海大潮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股新的力量——厂二代、富二代或者受过良好海外教育的中产二代。他们受过中西方教育,对两地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均有深刻理解。在这个新生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已经步入了全球化的第五个阶段。据统计,截至2022年,已有725874家企业尝试或计划出海,其中88.17%的企业已在商务部备案跨境电商资质。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企业出海步伐的加快,出海企业的投融资事件数量也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2018年至2022年,出海企业领域共发生了9366起投融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对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投资热情高涨。

尽管如此,当前大多数出海企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主要依靠传统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对本土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把握,但对外国市场的需求了解和适应较弱。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他们必须加强自身技术和服务的升级,提升对当地渠道的掌控,发展品牌力,遵守当地法规和标准。

而在出海的道路上,文化娱乐行业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根据StraitsResearch的数据,2021年,全球线上娱乐社交市场规模已达68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49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中国文化娱乐企业已经在加速海外布局,美国、日本、韩国成为热门出海国家。

然而,无论是哪个行业,出海的道路都充满了挑战。特别是在短视频领域,尽管Tiktok等头部企业已经将国内的业务模式复制到海外,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仍对海外拓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内容和服务,才能在国际市场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70万家民企与比亚迪等巨头一同在出海大潮中努力寻找自己的航道。中国企业的第五次出海潮已经到来,出海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机遇和潜力同样不可忽视。企业必须不断了解和适应目标市场,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品牌力,才能在这次出海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迎接属于自己的全球化未来。
本文系”龙图阁居士“在今日头条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不得在任何平台转载,否则将进行全网维权,请您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