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个灵魂拷问:
宝宝不用抱,不用奶,只是需要你陪在旁边一起睡就好,你觉得这个哄睡方式怎么样?
A :求之不得!我宝宝要是这样就好了!
B:太煎熬了!!如果他还能奶睡的话,老娘宁可奶睡他!!
好,我来猜一猜。
选A的宝妈,你的宝宝还是小月龄宝宝,最多不会超过1岁。
选B的宝妈,你的宝宝至少已经会站起来了。
我猜得对吗?
陪睡幸福吗? 分月龄。
小月龄时期,相对于抱睡奶睡来说,陪睡绝对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而等宝宝大了之后,呵呵,谁陪谁知道。
为什么陪睡在小月龄时期是不错的哄睡方式?
小月龄时期,宝宝每天的小觉次数很多,而且小月龄的睡眠周期相对较短,抱睡奶睡的宝宝大多存在小觉短一放就醒的现象,要想让宝宝睡得好几乎是全天挂在身上。
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果宝宝只需要妈妈陪着就可自己睡,其实是相当于自主入睡了。因为小月龄时期,宝宝的语言、大运动水平及认知发育受限,他们不会站起来,更不会自己爬下床,不会冲你撒娇哭闹「妈妈我不想睡觉」,所以,你可以尽情地躺在旁边看书甚至是玩手机,他一个不会动的小人儿能奈你何? 所以,宝宝只要吃饱喝足,在作息点内,一般会很快入睡。
陪着陪着,就成为了坑
1
睡眠拖延
但是,随着大运动发育及认知水平的发展,宝宝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1岁(有的宝宝会更早,七八个月就有苗头)时宝宝就会进入「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也是关键的规则建立期,他开始要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及自己的行为,他开始用各种抗拒的行为来发出抗议,来探索规则的边界在哪里。
并且,由于他们的成长世界越来越丰富,睡眠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简直太无聊了。睡觉就意味着只能躺在这里不动,不能玩玩具不能下床跑不能看动画片,我不要睡觉!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世界充满探索欲与激情的孩子呢?
2
睡眠规则被打破
小月龄阶段的宝宝大多数睡眠问题跟睡眠周期规律及睡眠行为依赖有关;而大宝宝的睡眠问题更多来源于宝宝的情绪认知发育之后产生的共情需求及规则试探。过了7个月之后,宝宝会出现「情绪性抗拒入睡」,白话翻译就是——贪玩、心情不好、太激动、太兴奋等等情绪让他们发出抗拒的哭声。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发现,宝宝进入7个月特别是在1周岁以后,尽管作息非常规律,睡眠非常充足,但有时候仍然会在走睡眠程序时要哭一哭,特别是要放床的时候,扯着嗓子哭一通,而且会趴着栏杆瞅着门口哭,以至于妈妈会产生「我刚是伤害到他了吗」的自我怀疑,可是一旦你立即焦虑地抱起,孩子立刻冲着你笑。
于是你会发现,孩子之后入睡拖延越来越严重,放下后哭得越来越凶,于是妈妈一再安抚升级,因为不忍听到孩子哭,或因为感觉孩子的哭泣就是不够困,一再降低底线,于是规则被成功破坏,直到妈妈忍无可忍大发脾气,最终,新的睡眠规则形成了——妈妈不发火就不睡觉。
3
陪睡人的绑架
强调过很多次,宝宝对睡眠环境的一致性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入睡方式带来的问题是,怎样入睡,怎样接觉。
我说过,几乎没有不夜醒的宝宝。区别只是父母知道和不知道。而入睡环境是否可以复现会直接影响宝宝的睡眠整合性。抱睡如此,奶睡如此,陪睡亦是如此。也就是说,陪睡入睡的宝宝,当他出现夜醒或周期醒时,如果发现陪睡人不在旁边,孩子就会提高警觉,就会出现周期转换失败而完全醒透的现象。
4
家庭成员互相干扰
如果陪睡人和宝宝的作息是一致的,那么陪睡当然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一家三口的温馨欢乐,是最美好的画面。
然而,问题是,成人和孩子的睡眠需求量和作息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如果以成人的作息为主,任由孩子睡前跟着大人玩儿,甚至有些父母在床上会玩手机看电视,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宝宝的入睡平静,使宝宝越玩儿越兴奋,最终以父母呵斥或发火来终止… 久而久之会带来的问题是,长期睡眠不足形成睡眠负债,导致夜醒、周期醒等问题,并且在上学之后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能力低下等表现;
而如果大人跟着孩子作息来呢? 就需要牺牲自己的空间,来配合宝宝,关闭手机,关灯,安静躺好,直到宝宝完全睡着,如果宝宝存在睡眠拖延的行为,那么这对父母来说将是一个煎熬。
5
私密生活的影响
这个,不用我特意解释了吧。
友情提醒,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是非常擅长「场景描述」的。
陪睡,一定会是坑吗?
当然不一定。
我说过,入睡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抱睡奶睡还是陪睡,还是安抚奶嘴自主入睡,它们都只是一种入睡方式,并不存在好还是不好的评判。只要父母可承受,孩子睡眠质量OK,它就是好的。
让入睡方式成为坑的,是孩子的睡眠基础问题以及父母不当的处理方式。
关注公众号:睡眠女神王梅梅,关注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