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海研究Healthcare
事件:
博瑞医药(维权)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营收10.17亿元,同比减少3.3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减少1.77%;扣非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减少4.76%。
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05亿元,同比增长22.77%;归母净利润7076.95万元,同比增长16.48%;扣非归母净利润6971.12万元,同比增长15.58%。

公司制剂产品借助集采加速放量。公司依托原有原料药业务基础,打造“原料药+制剂” 一体化平台。2022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8.78亿元,同比降低5.42%,其中制剂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02.46%。2023年一季度公司产品销售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19.90%,其中制剂销售收入4675.31万元,同比增长196.10%。作为原料药企业,公司制剂产品具备成本优势,注射用米卡芬净钠、阿加曲班注射液、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等产品均顺利进入集采,而后借助集采快速放量。目前制剂收入营收占比已超过15%,2023年1季度公司又取得了注射用伏立康唑、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的生产批件,未来随着公司制剂产品的陆续获批,预计制剂产品将为公司贡献更大的业绩弹性。
公司产能将逐一落地,产能制约逐渐消除。2022年公司核心业务原料药销售收入7.77亿元,同比降低11.51%。除了疫情及需求端影响的原因外,产能也是其中的限制因素。主要涉及抗病毒类产品的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一期)已完成GMP验收,涉及抗真菌等发酵半合成产品的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二期)正在准备申报试生产。此外公司的海内外制剂产能也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产能的逐一落地将逐渐消除产能紧缺的制约。
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加大,在研大品种静待花开。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2.07亿元,同比增长19.47%,研发费用率20.35%,同比提高3.88个百分点。在高研发投入下,公司的重点布局的大产品研发进度正在不断推进。目前,公司依托非生物大分子平台研发的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处于中试阶段、原料药处于稳定性阶段;公司依托药械结合平台的吸入软雾剂处于中试阶段,干粉处于小试阶段。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博瑞医药作为高壁垒特色原料药企业,研发优势突出,产品管线厚实,横纵拓展业务模式,业绩增速平稳。基于2022年业绩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4/2025公司营收分别为12.82亿元/15.43亿元/20.53亿元,同比增长26%/20%/33%。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亿元/3.49亿元/4.63亿元,同比增长21%/20%/33%。对应PE估值33.12X/27.53X/20.74X。疫情影响消除,公司产能陆续释放,大品种研发逐步推进,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制剂产品未中标集采的风险。公司制剂集采中标面临降价的风险。疫情原因影响公司原料药出口的风险。汇率变化造成公司原料药出口成本增长的风险。技术收入波动大,存在预收款项退回的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制剂产品快速放量,大品种静待花开—博瑞医药(688166)点评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4月26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周小刚
SAC编号:S0350521090002
【医药组介绍】
周小刚,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工学本科,具有5年医药实业工作经验、7年医药研究工作经验,负责医药全行业研究。
万鹏辉,中科院药物所药物化学硕士,3年医药二级市场投研经验,2022年加入国海证券医药组,主要覆盖CXO及创新药等板块。
沈岽皓,华东师范大学药化硕士,3年海外医药投资经验,2022年加入国海证券医药组,主要覆盖CXO及上游产业链等板块。
李畅,北京大学药理学硕士,1年医疗实业工作经验,2022年加入国海证券医药组,主要覆盖创新药等板块。
李明,北京大学金融科技硕士,2021年加入国海证券医药组,主要覆盖医疗服务、眼科产业板块。
林羽茜,悉尼大学数据分析硕士,2021年加入国海证券医药组,主要覆盖医疗器械、上游制药装备板块。
赵宁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硕士,生物工程+金融复合背景,2020年加入国海证券,目前主要覆盖中药、生物药等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