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9 月 23rd, 2025

说说2023的“确定性”

文-天巫Ted

2022年,最受伤的词,应该就是“不确定性”了。

之前,TA还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在游戏行业里,一款好的游戏,往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羁绊。

既要有打怪练级必定会升级的确定性,也要有随机掉落装备和宝物的“不确定性”,才能让人流连忘返,沉浸期间。

再举个例子。这就像好吃的橙子,绝对不是齁甜到底,而是酸甜比更适合人口感的品种。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其一路奋斗,也是与“不确定性”相爱相杀的过程。

但是2022年的“不确定性”比例过高,酸甜失序,让大部分人,都开始深恶痛绝“不确定性”和2022年。

这种情绪浓烈到,2022年12月30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杭州黄龙体育场,呼唤所有观众一起呼喊“滚蛋吧,2022”。

借此辞旧迎新的当口,「贸行四海」也想分享下对2023年“确定性”的看法和解法。

什么是创业者的“确定性”?

看得见的叫“灰犀牛”,看不见的叫“黑天鹅”。

对于创业者而言,认知范围内能预见,能有所应对的变化因素,就是“确定性”。而认知范围外,天外飞仙而来的不可控变化因素,就是“不确定性”。

所以“不确定性”的起因有两处,内因是认知局限,外因是环境巨变。

过去几十年,我们中国创业者一直生活在“变化”的时空中,对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层出不缺的新物种、新生活方式等等,早已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甚至大量创业者走上创业之路,就是将“为了改变世界”视为信条。

不过实际上,以往我们其实都生活在非常大的“确定性”中,被惯性的力量推着前行。

(图源:pixabay)

首先是整体经济高速增长的确定性。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1年,我国经济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78%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属于中国的经济奇迹。

当我们生活的社会,从一个物资贫乏的落后农业国,发展为全球制造大国,进而走向强国。呈现出经济大爆炸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创业者,都或多或少沾染到了时代红利。

这里有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有全球化的黄金年代加持,有中国人口红利的珠联璧合,有信息革命的后发优势等等天才地宝,为之筑基,可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身处经济高速发展大环境中,“乐观者往往成功”。逐渐地,大家唯恐错失风口,唯恐慢人一步。

“抢钱的时代,哪有功夫跟那些思想还在原始社会的人磨磨唧唧!只要是思想不对,直接下一个。看不到商家的人也直接下一个。我们要找到的是合适的人,而不是把谁改变成合适的人。”

在2022年一档名叫《所有女生的offer 2》综艺节目上,头部主播李佳琦好奇地向国货化妆品牌-相宜本草的研发总监吕博问道,“成立二十二年,相宜本草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吕博坦言,最大地挑战是坚持。走着走着,就有个打扮成奇装怪服的人,从你身边快速跑过,跟还是不跟?“成为一个长跑者,是需要勇气和定力的。”

规模化是个光环,也是个诅咒

与这种思潮相对应,中国企业界普遍践行规模化增长的方法论,追求规模和快速增长。

「贸行四海」一直持续在研究各个国别市场,已经先后调研过泰国、尼日利亚、韩国等国别市场。

(点击查看国别市场详细报道)

经过对比不同国度的市场基本面,我们会发现中国市场是全球唯一的,难得的统一大市场,别无分号。

我们有着庞大的消费者基数,有着相对趋近的消费偏好,这使得一旦某个模式、产品、风尚被验证后,就可以快速进行规模化复制,轻松赚取复利。

这对中国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优势,可以借助资本、流量、政策等,抓住市场空白和商家,迅速切入,迅速放大,迅速获得规模化优势。发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无论是90年代的央视标王,还是千禧之年兴起的互联网企业,还是这几年新晋崛起的大批新消费品牌,莫不得益于此。

(图源:pixabay)

但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欧美创业者因为没有这样的规模化市场优势加持,导致其要么专注技术和产品本身,瞄准产品本身的壁垒,要么打造的品牌一开始便是锁定细分人群,不断深耕,成为所服务细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品牌,用复购来代替规模性的不足。

而中国创业者往往面对竞争,更愿意采取的策略是,降价获客打价格战,或者集中资源用于打营销战,本质上就是放弃复购和品牌忠诚度,追求规模增长。这就是近年来,被大家广泛抨击的“重营销、轻研发”发展模式。

这样发展到后期,各个行业往往容易形成“赢者通吃”、“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行业格局。这也是大家感到国内市场越来越卷的原因。

同时,与欧美日韩很多企业,上来就将自己定位为全球企业不同,因为国内是个较为容易规模化的市场,相对缺乏全球化经验的中国企业,就更愿意待在愈发内卷的国内市场,做自己熟悉的市场。

“虽然大家现在觉得出海航道已经很拥挤了,但是实际上大量中国优秀的产品并没有被海外消费者看到。”在全球范围主打办公设备产品的成者科技创始人&CEO周康感叹道,中国品牌出海才刚刚开始。

2022年——惯性改变之年

大家都深感国内市场内卷之苦,但大家都乐此不疲。

因为之前滚滚向前的时代红利,不断开辟新的时代风口,参与其间的人们,只要跑得足够快,还是能“大河水满小河漫”的。

2020年到2021年之间,大家又惊喜地发现,居然还有一个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叫做跨境电商。

一众跨境卖家,从1688、拼多多等处进货,然后将国内的进价,从元改为美元,挂上亚马逊等平台,就可以愉快地大赚美钞。

“人傻钱多速来”,跨境电商的暴富效应,吸引了海量的新卖家汹涌而入。很快,这个行业也卷起千堆雪,行业高毛利迅速被拉平。

很多抱着赚快钱心态的新卖家,不仅没有转到钱,还沦为被收割的韭菜,匆匆进场,匆匆离场。

时间到了2022年,当所有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光之后,擅长在规模化增长模式下奔跑的人们,四处张望,却发现再也难以找到无主之果园。

其实,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只是一辆飞驰的列车,要驶入慢车道,始终还是有巨大的惯性向前。2014年正是中国打车烧钱大战,战火初燃之年。这一年,今日头条APP面世还不满两年,两年后抖音和淘宝直播才蹒跚起步。亚马逊也刚刚向中国卖家开放全球站点两年。

华灯初上,没人感觉幕布将落。2018年底,王兴在饭否写下,“听到一个段子: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彼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回头来看,起码这句话到2022年是对的。甚至,现在朋友圈里,有不少朋友在怀念2019年。

2019年到2022年,是以往的很多确定性和成功路径不断被解构的四年。活生生演绎“钢铁、病菌与枪炮”的2022年,尤其动荡。绝大多数人都很辛苦,都不容易。

浮华破碎,经验颠覆,也让很多人开始正视了时代之变。

2023你我再出发

以前每次跨年,笔者都会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朋友留言“凡是过往皆为序曲,所有将来皆为可盼”,充满对新的一年的期许。但是,今年却几乎没有看见。

这句话放在2023年,不是更应景吗?过去的已经翻篇了,全球经济大环境变了,我们的认知也要提升,我们的方法论也要与时俱进。

创业者,都是积极的行动派。我们首先能做到的,就是提升认知,避免自己的工作生活出现太多,意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我们消灭不了病毒,但是可以戴好口罩。

儒者跨境主编林宗儒,是笔者刚关注跨境电商圈子,便认识的朋友。最近,他在一次直播时回答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总感觉东南亚卖家一直在说自己做慈善?好像一直属于不赚钱的这种状态?”

他给的解释是:大部分创业的人一定要经历过一次完整的商业周期,他才会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得更成熟。

(图源:pixabay)

对此,笔者也深有感触。这几年,听过有卖家,连合同都没签,就直接往第一次打交道的海外仓,发了几十万货值的商品,然后这批商品就石沉大海。

2022年,多起商标代理爆雷事件、已经无法计数的货代倒闭事件背后,很多选择这些无良服务商的卖家,很多初心只是为了节省一些费用,或者相信熟人的介绍,而极少去了解与自己利益休戚相关的,这些服务商的资质和能力。

还是用游戏打个比方吧,之前打的是木桩,每家企业都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攻击力上,大力出奇迹,但凡挥刀必有收获。不过,现在要面对的是会对砍的NPC,如果有没有提升一定的防御力,与裸奔无异,被砍上一刀基本就“GAME OVER”。

以跨境电商来看,无论是近年来,全球各国将跨境电商列入重点税源,不断提高监管力度,还是国内上线金税四期,都必然要求卖家们形成合规意识,加快合规进程。

从追逐规模到回归本质

还有就是改变我们的方法论。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光了,要想活下去,要么进化成长颈鹿,要么学会造梯子,让自己可以蹬高。

以笔者愚见,目前还有三个方向可供突围。一个是向上,进入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精尖领域,代表类目储能、新能源汽车,但是这些行业高手云集,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不现实的选项。

还有一个是下沉。笔者理解的下沉,并不是单指进入四五线市场,而是放弃对规模化增长的执念,而是结合自己的核心优势,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定位,去锁定精准人群,进行深耕。

李佳琦所在的美腕公司,目前打造的只是“所有女生”IP。拍着桌子,进入淘宝直播的罗永浩,打出的旗帜也是,“男人们的双11也要有人管管了”。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咱们的网,网眼要更小。

(图源:《所有女生的offer 2》截图)

第三个好去处,是出海。随着全球消费力的萎缩,以往铺货追求爆款和销量的打法,成本在上升,收益在下降。同时,也在不断遭受以Tume为代表的等新兴电商的挑战。

与国内大规模市场不同,海外消费者按照国别、兴趣、渠道等划分为众多的小部落。当白牌产品卷到没利润的时候,在细分类目打造类目品牌,或者锚定一到几个中等国家打造本土品牌,逐步走向全球细分品牌,也就成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选项。

无论是下沉还是出海,在笔者看来,创业者们都需要摒弃做爆款冲规模,卖货赚差价的冲动和路径依赖。中国的生意很大,全球的生意更大,但聪明的创业者必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仅以女装来说,这是个看上去竞争十分凶残的血海类目,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和卖家,主要在争夺的消费者,都是年轻女性。「贸行四海」与业界交流发现,实际上中老年女装、大码女装目前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都没有绝对头部品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由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之子胡周斌,于 2021 年创立的大码女装出海品牌BloomChic ,目前已经获得了三轮融资。

在国内,成立于2016年的ubras,主打无尺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已经连续两年,在双11期间,天猫销量力压同样主打基本款的优衣库。

202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仅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现在大家都在翘首以待,2022年的新增人口的数据,不过估计不容乐观。

正如李佳琦所说的,“购物就是消费者对向往生活的投票”。未来,所有的企业都要特别珍惜给自己投票的人。

2022年只是敲响了规模化增长的晚钟。就连阿里巴巴国内数字商业板块的掌舵人戴珊,都在去年5月20日,正式对外宣布了“留量时代”的到来,要推动天猫淘宝从交易走向消费。

那么希望拥抱2023年“确定性”的朋友们,咱们也要尽快行动,开始拥抱你的客户和核心利益伙伴吧。这些朋友就是你我的确定性。

2023年,让你我再出发,一起贸行四海。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