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洞察消费者内心需求?
小时候,看着小伙伴手里的玩具枪,却因为害怕被父母骂,而不敢开口要。
长大后,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却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开口表白。
等自己能赚钱了,已无心再买玩具枪,想要的玩具是一辆买不起的昂贵跑车;经历过太多失望,已无所谓拒绝,但明白开口的前提是实力,便再无心开口。
人生就是矛盾和冲突,解决了一个冲突,另一个冲突又产生。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地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解决了,便进步;没解决,便停滞。
从冲突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是由冲突构成的,包括营销。
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因为你的产品能满足他的需求,帮他解决问题,解决他的冲突。
我们一直在讲,营销的根本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需求来自何处?如何洞察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何洞察他人内心,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有很多心理学家在努力解开这个谜团。
比如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理论,用在商业中,就是你给消费者一个刺激,消费者就会回应你的刺激,进而购买产品,这是促销常用的手段。
又比如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潜意识学说。潜意识的力量很强大,我们经常无缘无故购买一个用不着的产品,然后后悔,其实是因为潜意识在做决定,而理性意识让你后悔。
在商业中用得最多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面: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我举了三个心理学例子,大家应该看明白了,营销的冲突来自消费者内心,所有的营销动作,无非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内心的冲突。
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要去洞察消费者的内心冲突。
比如钻石,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块碳元素构成物,大自然的天然晶体,跟石头一样,只不过比较稀少而已。
但他何以成为了爱情的象征物,结婚的必备物?
结婚是人生最重的事之一,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我们一方面相信爱情,期待美好,另一方面却见惯了爱情的短暂与缺憾。
这就产生了冲突,我们知道爱情未必长久,但仍然渴望长久。于是,钻石品牌戴·比尔斯喊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成了长久的象征,成了订婚的必备物,因为它解决了现实与美好期待的冲突。
爱情未必长久,男人未必靠谱,花心出轨是常事。女人见惯了男人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她不会傻乎乎地相信男人的嘴巴,即使送上昂贵的礼物,也打消不了这个怀疑。
她的内心在怀疑,在纠结,在冲突。
roseonly适时地推出了一生只送一人玫瑰花,为她们解决了这个冲突。要购买roseonly,需要注册身份证,且只能送给一个人。怎么证明男人的一片真心,roseonly无疑是最佳选择。
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了解决消费者的冲突。十块钱的路边摊,解决了消费者省钱的冲突;高档餐厅,解决了消费者社交需要的冲突。
如果产品能够解决消费者的冲突,就能畅销;如果不再能解决冲突,便意味着生命周期的结束。比如KTV,曾经是消费者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因为饱暖思淫欲,在娱乐匮乏的年代,KTV刚好满足了吃喝玩乐的社交、娱乐需求。
而现在,娱乐可以打游戏,交朋友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喝酒可以去酒吧,唱歌可以开直播,ktv无法解决消费者的冲突需求,没落成了必然。
小孩子想要一把玩具枪,担心被父母骂,是·冲突。成年人想买一辆好车,却空袋空空,也是冲突。我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玩具,不过是一种欲望,但欲望总是跟现实相冲突。
冲突,是这个世界的存在形式,也是营销的根本。
【文/范一田,所有地方都叫“范一田”,如果有价值,关注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