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10 月 1st, 2025

预期性焦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一些未发生的事情进行过多的设想,而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心累,总是担心没发生的事情怎么办?预期性焦虑来源于什么?

  我们总是会对未来担忧。因此,类似的想法,偶尔闪现在脑海中,只要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就是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

  但如果这种想法如果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脑海中,不断地侵占着你的注意力,让你做别的事情时无法彻底安下心来,那就要注意了。

陈忱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预期性焦虑」(Anticipatory Anxiety)。它指的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为某种还未发生的、想象中的危机,感到忧心忡忡。

预期性焦虑来源于什么

  生活中,正是因为我们过于循规蹈矩,做任何事情都追求稳妥、保险,才会导致:我们非常难以接受「不确定」,总是希望一切能够尽快尘埃落定,希望一切事情都不会超出我们的掌控。

  大多数情况下,你会感到预期性焦虑,主要是因为你缺乏安全感。你害怕一个东西脱离了你的掌控,你就无法及时地干预它、决定它,它就有可能突然对你反戈一击,让你遭受「本不应该属于你」的伤害。

  预期性焦虑,来源于你迈出安全边界的这个行为。你离安全边界越远,这种焦虑感就会越强烈。它的目的就是把你拉回安全边界里,让你不要再逾越。

  从这个角度讲,预期性焦虑,其实本质上是什么呢?是你对这个世界和自己「不信任」所带来的牢笼。

陈忱

如何应对?

  1.从追求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人们做决定前常常习惯性去计算得失,权衡利益,规避风险,慢慢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想得多做得少。

  如果安稳本身就是你的追求,是你理想的生活方式,那么没关系,继续保持也挺好的,只要不妨碍别人,没有一种“标准”的活法。

  可是如果你不是真的甘于现状,其实你想要的更多,那么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就会成为你将要持续去承受的巨大痛苦。

  那不如换个角度,转为关注过程,试着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2.充分体验“不确定”。

  循序渐进地让自己参与一些不那么确定结果的事情,让自己多一些试错的机会,充分体验不确定的生活,直到形成习惯。

  过度追求安稳就会想把所有不确定因素消灭,一旦大脑习惯停留在这样的“安全模式”中,就会变得不愿意冒任何风险,要求100%可控。

  但生活是没有绝对可控的,充分体验不确定,就是为了把自身的习惯调整过来,把默认模式从“绝对确定”转成“比较可控”。

  3.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日本人森田正马结合自身经历发明的心理障碍治疗方法,其核心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活着就要面临不确定性,会伴随着烦躁、焦虑和不安,越是想摆脱这些负面情绪,就越是会被穷追不舍。

  如果你认为不应该出现焦虑,就会变成对自己的指责,那么焦虑感就会越来越严重。

  预期性焦虑具体发生在生活情景中,往往是一些古怪的、荒诞的念头,就算可能性再低,禁不住你总是会担心“万一”。

  试着去觉察这些念头,接受它的存在,并且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不予理会,那么它将很快消失。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