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引发各方关注的双十一战绩消失了。
2009年,淘宝第一届“双十一”当天创造了5200万元的成交额;2010年年达到了9.36亿元;2012年突破百亿元;2016年突破千亿元;2021年达到了5403亿元。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11月10日20:00至11月11日24点,双十一全网销售总金额约为3075.97亿元。
在寒冬之中,经历过换帅、内部性别纠纷事件的阿里默默无言。正当人们认为这座曾经压垮实体的巨山已经被时代越过的时候,它以另一种姿态重回社会视野。

“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早在2020年9月中旬,各重要媒体都发表社论,指出自主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关键技术必须自己把握。自此,从科研到互联网,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新一轮技术研发热潮。

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早期代表之一,一直在技术研发上是保持高投入的。除了早期的淘宝、阿里巴巴,在进入电子支付时代后,还有支付宝、阿里云等一批核心技术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阿里的科研经费投入达151.5亿元,是行业投入最高的,比同为电商的京东、拼多多高出了3-4倍。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在过去一年里研发投入超过了1200亿元,仅在华为之后。
剑指下一轮技术前沿对抗
有互联网从业经验的都知道,与科研单位不同,互联网公司的研发不能单纯地从事学术与理论,必须服务于企业的商业战略目标。而技术开发大多是一个漫长的周期,除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还必须能接受大概率的失败,所以,企业搞技术研发又有“烧钱”的戏称。

那么阿里投入那么多的资金,都用在哪些领域呢?
第一,芯片。目前阿里已先后推出了玄铁、倚天、寒光、羽阵四大系列芯片。除了终端产品,阿里还发布了高性能RISC-V芯片设计平台,为国内企业开发RISC-V芯片提供了良好的起步平台,直接成为了该领域的奠基石。

第二,人工智能。早在2021年,阿里AI就创造了新的准确率记录。在全球十大计算机网络研究机构名单中,阿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布局电商新格局
在双十一落寞的背后,阿里作为电商的领军人物,已经在看向更远的地方。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长10%,经营利润同比下降34%。多引擎增长战略成为阿里电商下一轮的重点发展战略。

第一,国际商业板块,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在内的国际零售业务增长强劲,年度活跃消费者首破3亿。
第二,在国内商业板块,新业务成为继淘宝、天猫之后,新的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前产品形成完整的产品结构。
第三,生活服务首次作为单一部分写入财报。其中,作为外送平台的饿了么,作为导航业务的高德,业务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3.72亿,单季净增长1700万,订单量同比增长22%。